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人才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南区融入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7-21    来源: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现将《巴南区融入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2022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巴南区融入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21〕33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标

  抢抓全市培育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统筹我区自然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优势,大力推进“购物之城”“休闲之城”“活力之城”“便捷之城”建设,打造重庆市国际消费中心区和重庆市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力争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23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造“购物之城”,扩大外来消费

  1.着力推进国际消费标志性商圈建设。对照国际标准,突出中国特色,融合巴渝元素,推进李家沱核心商圈水轮机厂等片区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区域级核心商圈;优化龙洲湾核心商圈布局规划,打造家庭一站式购物中心;推进城市商圈提档升级改造,创建智慧商圈、绿色商场,打造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城市核心商圈消费新场景。(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渝兴公司、有关街道等)

  2.着力提档升级国际消费特色街区。加快培育鱼洞华熙、万达金街、旭辉乐活城、鱼洞老街、机车主题特色商业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创新“消费+人文”“消费+生态”“消费+艺术”“消费+智能”业态,打造生态绿色、创新融合、多元包容的主题式消费新场景。(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体育局渝兴公司、有关街道等)

  3.着力融合拓展国际消费体验新场景。支持华盛奥莱、首创奥莱、万达广场、商社汇、东邦小悦湾等城市商业综合体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进一步引进国际品牌入驻,培育线上业态和线上消费,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大力发展体验式消费。(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局、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智慧总部新城公司、有关街道等)

  4.着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优选地。支持融汇半岛-宗申金蓝湾发展摩托车首店经济、品牌经济。鼓励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区引进品牌首店,开展新品首发首秀、时尚周、品牌秀、创意展等活动,丰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创时尚、新零售等首店业态供给。(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招商投资局、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智慧总部新城公司、有关街道等)

  5.着力打造全球优质市场主体集聚地。积极推动世界500强等企业在区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采购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运营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等功能总部。大力招引具有国际品牌运作能力的国内外投资商、运营商,投资、建设、运营优质商旅文体综合项目。(牵头单位:区招商投资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委、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国际生物城公司、智慧总部新城公司等)

  6.着力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全面融入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建设,形成辐射全市的“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加快公路物流基地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南彭B保试点拓展“分类监管”功能。打造商贸服务型国家枢纽,推进铁路枢纽东环线与公路物流基地有效衔接。规划完善佛耳岩海关监管功能,推进中国西部木材贸易港建设,打造西南木材产业集散中心。(牵头单位:区商务委、区交通局、区林业局;责任单位: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大江科创城等)

  7.着力打造跨境电商综合基地。依托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物流集散中心,建设跨境电商智能货物集散中心、跨境电商示范园区,推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融合发展。提升跨境公路运输便利化水平,加密布局海外分拨仓和物流节点。支持京东等跨境电商企业丰富商品品类,形成错位、互补发展态势,推进跨境电商直播产业基地打造。(牵头单位:物流基地公司;责任单位:区商务委等)

  8.着力培育发展直播经济。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淘宝大学西南学院、重庆工业消费品等“线下孵化+供应链+线上平台”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培育网红带货达人,推介特色产品,开展带货直播等。促进京东等电商平台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深度对接,发展“互联网+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新模式。完善区、镇、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牵头单位: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等)

  9.着力培育打造特色消费品牌。加快本土品牌培育,支持巴南银针、双狮摩托等“重庆老字号”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引导百亚股份、光大乳业、二圣茶业等企业参与创新设计培训、品牌集中宣传推广活动,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鼓励丰盛四合胡豆、木洞豆花、木洞油酥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工艺品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推出更多富含时尚元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牵头单位: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有关镇街等)

  10.着力培育打造特色餐饮服务品牌。围绕城市商圈、城市综合体、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等,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酒店品牌落地。引导市场主体建设经营具有巴渝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主题酒店、商务酒店、度假酒店、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等。支持餐饮企业开设连锁直营门店、建设中央厨房或主食加工配送中心。鼓励餐饮企业推行商务餐分餐制。大力推动地方美食和地域特产融合创新,挖掘和培育巴南“名菜”“名店”,提升我区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招商投资局、区市场监管局、渝兴公司、有关镇街等)

  11.着力培育会展节庆品牌。办好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金秋菊花季等会展节庆活动,筹办重庆二手车等博览会,扩大展会节会对消费的带动力。统筹指导相关镇街、商旅文农体等企业围绕四季主题举办相关商旅文农体节庆活动,培育旅游节庆活动品牌。(牵头单位:区商务委、区城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巴洲文旅集团、有关镇街等)

  12.着力做优做强特色专业市场品牌。推动铠恩国际、西部汽车城、协信驰盛汽车城、协信汽车公园、渝南汽车市场、华南城等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创建国家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区。推进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建设,打造“全球食品贸易、大宗农产品供销、跨境电商、国际会展、国际金融服务、信息大数据”等多元产业于一体的国际食品商贸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有关镇街等)

  13.着力培育发展特色小店经济。培育发展特色老店、文化手工艺、生活服务类、正餐类、火锅类、特色小吃、饮品类、休闲娱乐等特色小店经济。引导特色小店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挖掘文化特色,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资本赋能,形成独特竞争力,激发小店发展活力。(牵头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有关镇街等)

  (二)打造“休闲之城”,升级旅游休闲消费

  14.着力打造商旅文体农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围绕人文、非遗、民俗、自然等资源,升级打造融汇西流沱滨江旅游区、木洞古镇、丰盛古镇、华熙国际文体中心、道角1979文创园、长江创艺中心、龙洲湾十号音乐艺术街市等商旅文体融合项目,创建重庆市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城市。鼓励城市核心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区、文创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等深度融合潮流体验、主题游乐、创意加工、文创演艺、特色餐饮、时尚休闲等内容,实现商旅文体农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体育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住房城乡建委;责任单位:渝兴公司、巴洲文旅集团、有关镇街等)

  15.着力打造世界文创休闲知名旅游目的地。实施“古镇”“温泉”“巴县老院子”“美丽乡村”四大品牌文旅工程。发展南温泉“温泉+文化”新业态,推进曾公馆、苏家大院等传统大院保护修缮利用。建设木洞“一镇两岛”文化旅游目的地、丰盛古镇古商业文化展示地,打造南温泉、东温泉旅游康养度假区。推动“云旅游”上线运行,开启全域旅游新体验。(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国际生物城公司、巴洲文旅集团、有关镇街等)

  16.着力打造国际温泉生态康养之地。推进南温泉景区品质提升,完善登山步道、河岸整治等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盘活公寓、商务酒店、南泉会等资源招商营运;完善东温泉游客接待中心等各项功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文化养生和旅游观光场所。积极培育特色康养健身产业,推进重庆康养照护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建成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全国免疫力经济发展示范区。(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南温泉旅游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民政局、巴洲文旅集团、国际生物城公司、有关镇街等)

  17.着力打造国际民宿体验之地。推进木洞、丰盛市级传统风貌区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景观提升工程,推进丁雪松故居、客来有菜展对外开放,构建民风淳朴、文化厚重、充满历史印记的民俗文化体验地。建设培育“天坪院子”、“巴山风情”、“巴地原乡”等民宿聚集区。(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巴洲文旅集团、有关镇街等)

  18.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旅游之地。推进圣灯山农旅康养、惠民都市原乡艺术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白象山茶文旅打卡地,提升丰盛彩色森林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天坪山云林天乡等景区旅游设施和环境打造,将天坪山打造成引得来、留得住、玩得欢的乡村旅游理想地,成为全国美丽乡村新样板。(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委;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渝兴公司、巴洲文旅集团、有关镇街等)

  19.着力推动文体旅消费高地建设。着力挖掘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三线文化等资源,形成充分彰显巴渝风格和重庆魅力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快动漫、电竞、创意设计、数字娱乐、竞技体育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华熙打造数字文化业态聚集区,加快公路物流基地影视产业园建设,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体育局;责任单位: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有关镇街等)

  20.着力培育夜间经济示范区。丰富“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间生活业态。鼓励华熙文化体育中心、融汇西流沱滨江旅游区推出夜间文旅演艺、灯光秀活动,培育夜间经济示范区;支持海洋公园、冰巴水世界推出夜游活动,引领打造夜间文旅经济带。(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区体育局;责任单位:渝兴公司、有关镇街等)

  21.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消费品牌。挖掘非遗商业价值,支持鱼洞乱针绣、面塑、泥塑等非遗传统工艺美术品向精品化、创意型、礼品化方向发展,打造“巴南好礼”系列产品;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办非遗手作体验店、举办非遗艺术生活体验展;持续开展“我在重庆学非遗”系列展演展示活动,搭建多元包容的国际文化交流消费平台。(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巴洲文旅集团、有关镇街等)

  22.着力培育发展周末休闲经济。充分用好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推出以休闲度假、美食品鉴、休闲购物、特色民宿、运动消费、果蔬采摘等为特色的周末旅游目的地(活动),构建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周末休闲消费新生态,创响“乐享四季·生态巴南”周末休闲游品牌,让市民感受“老巴县·最重庆”味道。(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责任单位:有关镇街)

  (三)打造“活力之城”,提升文化体育消费

  23.着力打造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充分挖掘我区“两泉、两岛、五山”自然资源,开发沿江、沿山的体育休闲运动线路和体育旅游项目,建设城市体育公园。推广登山、攀岩等山地运动,发展航空、漂流等户外运动,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牵头单位:区体育局;责任单位:有关镇街)

  24.着力办好国际体育赛事。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国家和市级体育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办好国际马拉松赛和半程马拉松赛、世界举重锦标赛、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赛等国际赛事活动。(牵头单位: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有关镇街)

  25.着力打造培育特色文体赛事品牌。举办“不夜巴南”时尚体育文旅消费季,打造市民运动会、乡村马拉松等原创赛事品牌。积极支持华熙文化体育中心举办各类电竞、商业文化演出等活动。(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有关镇街)

  26.着力打造特色健身步道品牌。依托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推进李家沱、南温泉等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等建设,突出山水特色、串联历史文脉,打造巴南特色健身步道品牌。(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林业局、渝兴公司、有关镇街等)

  27.着力提升文体教育消费。推进重庆高职城建设,引进重庆青职院等院校落地;推进重庆理工大学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学院、重庆烧伤转化医学研究院、苏州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国际生物城分院等建设;推进巴温主题公园、奶姆山公园、龙洲湾智慧公园、双拥公园等建设,为促进文化体育消费提供支撑。(牵头单位:渝兴公司、国际生物城公司;责任单位:区教委、有关镇街等)

  28.着力引进教育人才。鼓励支持教育系统开展国际师资交流合作,引进优秀名校师资来区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吸引各类人才来区留学、创业就业。支持外商投资设立非学制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教委、渝兴公司等)

  (四)打造“便捷之城”,营造便利消费环境

  29.着力构建便捷综合交通网络。全力建设交通“大动脉”,打通五城“断头路”,畅通城区“微循环”,推进“四网融合”示范枢纽建设。推进李家沱长江复线桥,轨道交通18号、24号、27号线,铁路枢纽东环线及南彭站,高铁惠民站及渝湘、渝昆、渝万高铁等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鹿角隧道、云篆山隧道、金竹隧道、茶惠大道、佛耳岩码头进港大道、花溪河滨河北岸中段、渝南大道D段南段等市政道路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责任单位: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有关镇街等)

  30.着力发展新零售消费。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鼓励发展智慧商场、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市场、智慧餐厅等,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消费体验馆、示范店。支持企业在商圈、社区、车站、医院、写字楼、旅游景区、公园、体育场馆等布局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自提柜等“无接触”零售服务终端,支持新零售企业在中心城区开店设点,鼓励发展无人配送。(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旅游委、区体育局、有关镇街等)

  31.着力发展数字化消费。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消费场所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旅游景区、公园、博物馆、图书馆、文创园、体育场馆等应用短视频、直播、VR/AR(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技术,创新发展云旅游、云演出、云阅读、在线远程体育健身等线上营销新形态。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鼓励推行预约挂号、在线取号、移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分时段诊疗、药品配送和远程会诊等服务。(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委、有关镇街等)

  32.着力打造舒适便利社区商圈。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整合便利店、菜市场、早餐店、维修点等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婴幼儿照护设施、卫生服务中心、体育运动空间、养老服务设施、共享停车位、无接触配送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民生、功能完善、彰显活力的高品质新型社区生活场景。(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商务委、区民政局、区体育局、有关镇街等)

  33.着力推进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强化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往,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往来,鼓励本地企业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与香港在国际物流、总部贸易等方面合作,推进与澳门在美食、旅游等互补性产业方面开展对接,利用港澳资源增强我区对外开放的集聚力和带动力。邀请台商来区考察投资,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成都温江区的战略合作。(牵头单位:区商务委、区政府外办;责任单位:区招商投资局、区发展改革委、国际生物城公司等)

  34.着力营造安全便利消费环境。优化静态交通组织,在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周边道路合理增加分时段分区域停车区。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放宽配送货车通行管理,对新能源货车不限行或少限行。加大充电桩(站)建设力度,完善充电电源配置和布局。健全消费领域信用监管体系,强化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有关镇街)

  35.着力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业,引进研发设计、培训咨询等领域知名专业服务机构;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逐步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加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支持制定实施专项标准,加快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服务标准体系。(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区教委、区文化旅游委、区体育局、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等)

  36.着力优化国际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抓手,构建全方位对接、全流程帮办、全周期保障的重大项目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创建“巴实办”智慧政务专区、“巴巴实”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全流程电子化改革,打造更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办;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招商投资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财政局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我区融入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巴南区融入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级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委,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级相关部门)

  (二)加强政策引导。用好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完善改进授信审批和风控模型,创新开发信用贷款产品。创新金融科技信贷产品,鼓励对居民购买绿色智能产品、新旧房屋装修等服务消费给予消费分期用户权益。(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区金融发展中心等)

  (三)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简化消费促进活动跨多部门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间,符合条件的企业、有关行业、大型商场、商业特色街区在开业、年庆和节假日、周末经备案审查可在指定区域内开展场外展示促销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节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休闲文体专区等常态化消费场所,开展线下宣传推广和促销活动。支持依法设置临时户外广告,经批准可在城市建(构)筑物、设施上临时悬挂、张贴宣传品。(牵头单位: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责任单位:有关镇街)

  (四)加强宣传推广。创新采用直播打卡等方式,加强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宣传,开展“巴南消费”全球营销推广,将“巴南消费”融入巴南形象宣传片等对外宣传中,融入巴南文旅品牌推广宣传中,不断扩大“巴南消费”的全球影响力,为培育建设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级相关部门)

  (五)加强督促检查。区级有关部门要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合力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密切跟踪工作进展情况,对执行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指导解决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责任单位履行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牵头单位:区商务委;责任单位:区级相关部门)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